“中国蓝莓第一人”李亚东教授:蓝莓产业发展及趋势

为推进浆果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拓展,搭建国际产业合作及贸易平台,提升我国浆果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国内数家协会机构共同举办的“小浆果技术论坛”于11月22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此次活动也是备受瞩目的“2018亚洲园艺博览会(HORTI CHINA 2018)”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会现场,农业农村部蓝莓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蓝莓分会会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亚东先生受邀以“蓝莓产业发展及趋势”为题发表精彩讲演。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现场反响热烈。

开场伊始,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各蓝莓主产区的生产情况以及各地区间的市场需求。中国当下的蓝莓产量和栽种面积已双双冠绝亚洲,并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产区和市场。

▲“小浆果技术论坛”现场图片

我国自2000年涉足蓝莓种植,从无至有,2017年的蓝莓产量已超11.49万吨,栽种面积超70万亩。从进口量来看,2016年我国共进口蓝莓8000吨,较2000年增长约45倍。据介绍,我国的蓝莓产区大致可分为长白山、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长江流域和西南五大产区。栽培最早起步于辽宁省和山东省,两省目前的产量和面积也位居全国前列。辽宁省以温室蓝莓为多,而冷棚种植则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从南至北,我国的蓝莓鲜果供应已可从3月持续至8月。品种方面,经典老品种仍为栽培主流:北方以都克(Duke)、蓝丰(Bluecrop)为主;南方以奥尼尔(O`neal)、密斯梯(Misty)和雷戈西(Legacy)为主。

展望中国蓝莓产业,李教授认为我国在未来十年中将成为世界蓝莓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中心,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种植面积或近200万亩、整体产值约1000亿元。具体发展趋势将呈以下六大特点:一是未来将以鲜果为主要市场,追求优异的鲜果品质将是市场发展所向;二是价格杠杆因素将驱动老蓝莓果园的更新换代,生产效能不佳的品种将被逐步替代;三是国际浆果巨头对我国蓝莓产业的投资将倒逼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与升级;四是“优势产区、优势品种、优异品质”三优理念指导下的区域化生产将成为主流、而不适宜种植地区的产业发展将步履缓慢甚至逐渐萎缩;五是“全产业链生产”企业主导、布局和掌握鲜果市场前提下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六是以蓝莓果汁、饮料、果干为主导的加工产品将稳步快速发展、并带动以加工原料为目标的加工品种种植。

▲李教授演讲现场

回顾我国蓝莓产业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之路,李教授将其概括为“引进--消化吸收--模仿性创新”,而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产权的优异品种将是制约我国蓝莓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培育大果型、果粉好、果实硬、耐储运的优质鲜果品种将是现阶段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育种又面临着耗时长、资金投入大等难题。经过几年的选育工作,李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已从3万多苗木中遴选出一批优系品种,部分已进入专利申请阶段。而通过基质栽培等先进手段,10至12年的蓝莓平均育种周期也已被大大缩短至6年。

图片来源: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
2018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更多图片: 
地区: 
产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