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产猕猴桃产业困局初现

今年猕猴桃已经上市快一个月,各大产区的猕猴桃开始大批量成熟,市场上红心、绿心猕猴桃也逐渐多起来。随着上市的猕猴桃越来越多,各大产地和市场的总体价格皆呈下降趋势。价格的变化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不同品种的猕猴桃价格有所不同(目前翠香、贵长等价格较为良好),同一品种也由于产地供应量及品质等原因价格存在差异。而在主产区之一的四川,早上市的红心猕猴价格普遍比去年同期低了20%左右。而在陕西今年猕猴桃价格也普遍走弱,徐香价格比去年偏低30%左右。考虑到今年陕西和四川猕猴桃产区先后遭遇了寒潮和水灾,产量有所下降,但猕猴桃仍然卖不上高价,可见目前猕猴桃产业发展困局初现。

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是猕猴桃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以前猕猴桃被认为是小众水果受到市场追捧,价格不断上涨在2016年达到顶点。近年来,我国中西东南部各省,都瞅准了猕猴桃这个“一枝独秀”的稀有果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大产业规划,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短短几年,全国面积翻番,超过250万亩。并且还仍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前几年栽植的幼树,陆续结果,全国总产量年年増长,2017全国猕猴桃产量已经超过人均2公斤,2017年也是猕猴桃平均价格近十年首次下降。

种植面积扩大,传统产区受到冲击。今年在传统产区受灾减产的情况下,新兴产区产量大大超过了减少的产量。根据一亩田“天机•农业大数据系统”分析,今年半数以上猕猴桃主产区滞销风险明显增加。其中传统产区四川苍溪采购热度同比下跌近七成,陕西眉县的采购热度同比下跌六成、湖南永顺县的采购热度同比下跌五成。而四川沐川县、贵州水城县、广东和平县等新兴产区采购热点明显上升。猕猴桃分散采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种植端能力的缺失也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在种植技术层面可谓是百家争鸣,有种得非常好的,产量高、果面漂亮,但是不耐储存果子也不好吃;有种得很差的,年年亏本,但矢志不移坚持生态有机农法。好的说不出为什么好,差的也找不到差的具体原因,缺少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标准,真正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果农各自为占种植方式导致果实质量难以保持稳定,造成猕猴桃后续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十分困难。

在采后运输方面,目前国内也缺少专业化的配套服务。采果,运输,预冷,冷藏及冷藏管理以及出库环节都缺乏科学管理。例如,红阳入库软出库烂,东红储藏期间失水严重,软腐病、炭疽病、冷害、二氧化碳中毒等问题均非常突出,保鲜剂及杀菌剂的使用几乎都是凭感觉。一方面,上述种种问题的累加导致库存损耗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果子上架后品相很差,货架期短,消费者购买后可食率很低,口感也没法保证,严重打击消费者对国产猕猴桃的信心。

在销售上,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猕猴桃产业也是双刃剑。一方面,最近几年电商出货量很大,对于拉动猕猴桃销量,培养消费习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电商销售主要靠拼价格,并且营销费用逐年上升,导致产品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体验并不好,一般很少会再次尝试购买,这也影响了整个国产猕猴产业的声誉。

在国内猕猴桃发展参差不齐的同时,来自新西兰的佳沛猕猴桃却一路高歌猛进。2017财年,佳沛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了22亿人民币,比过去3个季度中已增长了31%。目前,中国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佳沛最大的消费市场。据预测,在未来的4年内,佳沛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接近翻倍。佳沛在中国的成功,表示中国猕猴桃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需求仍然在不断增长。国内猕猴桃产业要想分享这块市场蛋糕,摆脱困境,就必须加强品牌化建设,形成全产业链的管理链条,提高种植、储存、运输的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让消费者愿意为国产猕猴桃买单。

图片来源:Pixabay
2018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地区: 

添加新评论